簡介
1984年1月學院歸鐵道部建制,更為名為石家莊鐵道學院。對軍隊時期的檔案進行鑒定整理后,分兩批向軍委檔案館移交永久檔案和部分定期檔案共342卷。
1984年7月在原保密室的基礎上,改設文書檔案室,編制2人,隸屬院辦公室。主要職責為文書檔案的收集、整理、保管、利用和行政口的文件收發以及全院文書處理工作。1986年初,原屬黨委辦公室的黨口文件收發工作劃歸文書檔案室,屆時編制為3人。從1987年始,學院為檔案工作設立專項經費,院辦公室所屬的打字室、收發室接受文書檔案室領導。1986年開始向實行檔案集中統一管理邁進,檔案室會同業務部門清理歷年來的會計檔案資料,截至1988年4月,共立卷歸檔會計檔案2012卷,房產檔案98卷,科研、出版物檔案22卷,設備檔案20卷。1988年6月文書檔案室改稱為綜合檔案室,編制2人。文書處理工作與檔案工作撥離,和打字室一起劃歸到院長辦公室新成立的秘書科,收發室則劃歸院長辦公室新成立的行政科。
1994年成立史志辦公室,1996年第十一次院長辦公室會議決定院史志辦公室設在綜合檔案室,在業務經費中例專項,用于聘任離退休人員。
2000年3月根據國務院調整學校管理體制的決定,石家莊鐵道學院被調整為“中央與地方共建,以河北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學校”。7月院綜合檔案室向鐵道部檔案館、中國建筑總公司檔案館分別移交1985-1999年文書、會計、科研、房產永久檔案案卷目錄和卷內目錄,以及全宗說明各1份。
2001年4月綜合檔案室更名為檔案館,編制3人。2004年檔案館業務與經費獨立,掛靠院長辦公室,下設史志辦公室。
為實現檔案工作的制度化、規范化,從1985年起,陸續制定了文書檔案、科技檔案、會計檔案、聲像檔案、教學檔案、研究生檔案的管理規定和檔案借閱、保密、銷毀、庫房管理等項制度。
隨著學校工作的不斷發展和變化,檔案工作的各項規章制度也在不斷的修改和完善,1999年和2004年2次對文書檔案管理辦法和歸檔范圍進行了修定,2006年又對聲像檔案管理辦法進行了修定。
隨著各項制度的建立健全,保障了檔案工作科學、有序地發展,為進一步健全教學檔案,1989年5月對來自各系本科優秀畢業生設計進行了鑒定整理,9月接受教務處教材科的130本自編教材。從1999年起,原歸入文書檔案的“高校新生錄取名冊”、“畢業生卡片”、“試卷”等類檔案劃歸教學檔案,并設專人管理。
1990年10月在教務處電化教研室設聲像檔案分室(保管錄音、錄像資料)。1990年11月至1991年10月,接收1950年-1970年像片底片,檔案專職人員組織了學校不同時期的老職員,對2000余張底片進行鑒定,選出1700余張進行選印,并對照片中的內容、人物、地點、時間、攝影作者逐一注卡說明,填補學校檔案的又項一空白。2006年10月原音像檔案分室的1748盒錄像帶全部移交檔案館,分室從此取消。
1990年開始實行檔案業務部門立卷制度,為保障案卷質量,檔案部門采取從立卷源頭抓起的方式。一、建立一支相對穩定兼職檔案員隊伍并對其集中業務培訓;二、專職檔案人員在每年立卷歸檔期,下到各立卷部門逐一指導;三、每年初向全校公布上一年度各部門立卷歸檔有關情況,以此提高兼職檔案員的責任心和積極性。18年來始終如一,20余人的兼職檔案隊伍也保持至今。從每年立卷歸檔幾百卷,發展到近5年每年立卷歸檔1千余卷。數量成倍的增加,立卷質量也得到了保障。
學校檔案館始終以服務為宗旨,為了進一步搞好檔案提供利用工作,就為用戶服務中出現的查找困難,有針對性的編制檔案檢索工具和編研工作,1988年編制了“機構編制”、“人員任免”、“職稱評聘”等專題索引,在此基礎上1998年又研制了“人員任免”、“職稱評聘”兩項專題索引的計算機管理軟件。隨著檔案服務范圍的擴大和服務對象重點轉移,2005年研制了“畢業生成績卡片中譯英”計算機管理軟件。購置了“高校檔案網絡管理”軟件一套
利用檔案與史志工作的特殊關系,挖掘、開發檔案信息,搞好檔案編研,1990年編寫完成了《1950-1990年石家莊鐵道學院簡史》、1996年編寫完成了《1950-1996年石家莊鐵道學院院志》,并從1992年開始每年編纂年鑒,至今已編纂完成16年年鑒。于此同時還為《共和國歷程》、《共和國輝煌五十年》、《中國大學校長名典》、《中國鐵路教育史》、《中國鐵路志》、《河北省高校五十年通鑒》、《河北教育年鑒》等歷史性著作提供資料。軟件與編研的開發,大大滿足了不同群體,不同服務對象對檔案信息的需求。目前每年提供利用檔案2000余件次,比1999年增加近4倍。2006年提供利用檔案2389件次,復印檔案22753張,創歷史最高紀錄,其中為當年的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提供文字性檔案2036份,提供照片檔案500張。每年為學生就業、考研、留學提供學歷證書占全年提供數百分之七十。在維護學院資產利益、校慶、教學管理、住房改革、醫療保險、校內工程建設、學科建設、各項工作評估等工作中,檔案均發揮了重大作用。
1998年底檔案館搬入新的辦公樓,面積150.96平方米,購置了60節密集柜和音像檔案防磁柜,更換了復印機、加濕機等設備 。2008年檔案館面積增加至288.64平方米;添置了40節密集柜、底圖柜和木質音像檔案裝具;具備了2室(辦公室、閱覽室)加庫房的設施要求。
現館藏共35788卷;有文書檔案2759卷,其中永久942卷,長期1198卷,短期619卷;會計檔案分為35個賬套,共10750卷;教學檔案含新生錄取名冊、試卷、畢業卡片、研究生卡片、優秀畢業設計(論文)、自編教材和教學評估產生的專項檔案共2922卷;科研檔案114卷;出版物檔案194卷;房產檔案398卷;設備檔案174卷;人事(死亡人員)檔案91卷;資料18386卷。音像磁帶1524盒;光盤144張;3.5寸軟盤10張;照片2671張。收集(未加整理)實物檔案56件。保存有國家、軍隊領導人和院士、校友題詞48張。館內數據庫已輸入4千多卷的數字信息。
檔案館2007年被河北省教育廳評為“檔案工作先進單位”,2000年被中國建筑總公司評為“史志工作先進單位”,2003年被教育廳評為“年鑒編纂工作先進單位”。2006年6月河北省高校檔案學會成立,石家莊鐵道大學加入了學會,學校檔案館負責人被選為常務理事。
[1]